有人說他“犟”,也有人說他“一根筋”,但他始終無怨無悔。他經常說:工作中只要關乎作業標準、關乎檢修質量,我就要堅持到底,決不妥協。他,就是安康機務段檢修車間檢測組老工人—馬軍。
筆者在采訪中,提到馬師傅的“犟”,檢測組職工無不豎起大拇指心服口服。特別是在檢測組制作“受電弓檢測平臺”中,馬師傅和兩名職工一起,經過制圖、選料、剪裁、焊接、加班加點歷經半年,終于完成了“受電弓檢測平臺”的制作。
但在實際檢測中馬師傅發現平臺有輕微震動,造成檢測數據不精確、不穩定。經過反復測試、調整,效果還是不盡人意。這可急壞了馬師傅,怎么辦?這時有人就打退堂鼓:湊合著用吧,沒有多大的偏差,做一個平臺太費時費力了。這時馬師傅的“犟”脾氣就上了,他一言不發,一有空就查資料,查數據,拿著尺子在平臺上反復測量,思索,茶飯不香地耗在工作臺上,兩眼熬得布滿了血絲。
工長夏劍峰實在看不下去了,中午下班后就把他“趕”回家休息。馬師傅吃完飯躺在床上,抬頭看到陽臺上的三角形花架,他立馬爬起來用手推了推,花架紋絲不動,眼前頓時一亮,三角形的穩定性。他激動得抓上衣服就往班組跑。立即找來工具把原來受電弓底座的4個支架改為了3個。經過這一改支架果然不再震動檢測數據精確度有了很大的提高。
職工們高興地:“多虧了馬師傅的堅持,才做出這個完美、準確的檢測平臺,為我們檢測組又添了一件利器。”
在工作中,馬師傅的認真是有口皆碑。一次他徒弟干完受電弓,在上傳電子數據是被馬師傅看到了,馬師傅生氣地問“今天的弓子誰測的?”徒弟看看數據,沒錯啊,在范圍之間嘛!馬師傅嚴肅地說道:“最近霧霾這么嚴重還有冰雪,你們應該在平時的壓力標準上取上限值,這樣可減少接觸網發生放電閃爍。看看時間已經下班了。馬師傅卻不依不饒,走,我陪你們去。
馬師傅就是這么一個“犟”人,可工長夏劍峰卻說:“工作中我們就需要他這股子‘犟’勁。”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本站觀點。所轉載內容之原創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自行核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