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菲律賓馬尼拉出席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并發表題為《發揮亞太引領作用應對世界經濟挑戰》的主旨演講,鼓勵中國企業參與澳大利亞北部地區鐵路、公路、水利等項目建設。(新浪網11月19日)
幾年前,中國在火車領域還只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當時火車經常延誤且不整潔。進入21世紀,在中國到處可見新建的巨大火車站。而且高鐵正改變中國人的日常生活。“從上海到昆山,現在只要十幾分鐘。”一位女士在車站里表示,“人們如今可以在兩個不同的城市生活和工作。這是最大的變化。”
高速列車也提升了中國人的民族自豪感。就像說起手表想到“瑞士制造”,機器是“德國制造”,電子產品是“日本制造”,如今若說起高速列車,人們自然會想到“中國制造”。目前,我國的高速鐵路在國內早已是戰功赫赫,這些我們都已有目共睹,中國高鐵技術一直以來被認為是中國制造的象征,數十年的吸取消化、砥礪前行,以其過硬的技術標準、安全保證、走行速度等水平,備受世界推崇和矚目。至今,我國已建成運營高鐵近1.7萬公里,占全球的55%,時速300公里高鐵線路更是長達9600公里,占全球60%,年運送人次高達9.1億,占全球高鐵年運送旅客人次的55%。在一系列值得驕傲的硬指標面前,中國高鐵走出去戰略已無法阻擋。
一帶一路“戰略的推進,大幅提升了中國高鐵海外市場的拓展力度。有分析人士指出,在”高鐵外交“的持續攻勢下,全球已有28個國家與中國洽談引進高鐵技術或合作開發。我們要意識到,影響高鐵“走出去”成功與否的因素還有很多,一個國家和地區是否需要建高鐵、由誰來建,涉及經濟、政治、社會等方方面面,并不是只看建設水平。 比如印尼取消高鐵建設,就是考慮到自身經濟發展水平后決定的。而美國西部快線高鐵項目的合作成功,則是在雙方元首倡導中美經貿務實合作的前提下,經過多年談判,才最終達成的。
因此,高鐵“走出去”要快但不能盲目,一方面我們要不斷完善產品,提升技術水平,讓優勢更加明顯,讓對方喜歡并接受我們的產品。另一方面,也要從對方的經濟水平、法律環境、風俗習慣等方面入手,了解他們的需求,扎扎實實做好各種準備。在基礎工作做好之后,自然會水到渠成,推動中國高鐵穩步走向世界。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本站觀點。所轉載內容之原創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自行核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