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306開通了,人們不禁感嘆思維保守的“鐵老大“也趕了回”時髦“,說起原因就不得不提到最近一個特別火的詞叫“互聯網+”,2015年3月5日上午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說通俗點“互聯網+”其實就是“互聯網+一個傳統行業”,它等于什么呢,“對創新力和生產力的顛覆和改造”。在工業4.0階段,互聯網已經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信息網絡,它更是一個物質、能量和信息互相交融的物聯網,互聯網傳遞的也不僅僅是傳統意義上的信息,它還可以包括物質和能量的信息。互聯網自身的演進導致了它角色的變化。某種意義上講,今后的互聯網已不再是一般意義上的工具,它會上升為矛盾主體,從設計、生產、銷售到售后的全流程對傳統產業進行改造。隨著社會的發展,金融危機后消費群體和消費觀念發生了變化,商業環境也已改變,我國經濟必然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從結構不合理轉向結構優化,從要素投入驅動轉向創新驅動,我國已進入了“新經濟常態”這一歷史階段。企業界此時必需要撥開經濟不確定性帶來的迷霧,思考企業在“新常態”中的定位,才能適應這種變化而生存下去。對鐵路來說更是如此,鐵路運輸收入的約70%來自貨運,在中國30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全國75%的煤、66%的礦石、62%的鋼鐵都是通過鐵路運輸予以保障。也正因為占據“國民經濟大動脈”的壟斷優勢,鐵路運輸部門不僅長期以來高枕無憂,而且權力巨大,官味十足,被人們形象地稱為“鐵老大”。于是,中國鐵路貨運長期習慣于運送煤炭、鋼鐵和礦石等“黑貨”。“黑貨”目前占了整個鐵路貨運量的98%;而電子電器、農副產品、日常百貨等“白貨”僅占2%。然而一組數據顯示1980~2012年,鐵路貨運周轉量占全社會的份額,已由47.5%下降到16.9%,減少了30.6個百分點,如今,殘酷的現實表明,鐵路部門一味高高在上,以“老大”自居的地位乃至生存空間都已經受到了嚴重挑戰。

“狼來了”鐵總不能坐以待斃,“95306”吹響了鐵總的反擊號角,登陸該平臺除了可以看到設有煤炭、礦石、鋼鐵等大宗物資交易通道外,還開設了特色產品、電器專區、日用百貨、食品飲料、酒店度假等正在建設中的電商頻道。不僅提供小商品交易服務,還包含了商品選購、在線支付、物流配送、網絡營銷、客戶服務等功能。從過去的坐在辦公室等人“請計劃”,讓客戶自己跑車皮、辦裝車手續,到現在“客戶就是上帝”,以客戶的快捷方便為導向,還專門開設了網站,“鐵老大”這次真的是放下了身段。在不斷虧損的嚴峻形勢下,“鐵老大”能否借著“互聯網+”的東風,東山再起?讓我們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