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山風裹挾著草木清香,當我第一次踏上這座深山小站的月臺,時光的褶皺里突然抖落出一片璀璨星河。這座始建于1975年的小站,像一枚锃亮的道釘,將五十載春秋牢牢鉚在苗嶺的臂彎里。懷揣著對小站的憧憬與好奇,我再一次踏上了這座隱匿于深山之中的小站月臺。那一刻,時光仿佛被按下了暫停鍵,歲月的褶皺里如同被施了魔法一般,突然抖落出一片璀璨星河。那星河閃爍著夢幻般的光芒,仿佛是無數個故事在瞬間綻放,一下子就將我帶入了一個充滿神秘與溫情的世界。
這座始建于1975年的小站,就像一枚锃亮的道釘,承載著歷史的厚重與歲月的滄桑。它穩穩地將五十載春秋牢牢鉚在苗嶺的臂彎里。苗嶺,那是一座充滿靈性的山脈,連綿起伏的山巒像是大地母親的脊梁,而小站就依偎在這溫暖的懷抱中,見證著時代的變遷與發展。在這漫長的歲月里,它經歷了無數個春夏秋冬,忍受著風吹雨打、日曬雨淋,但始終堅守著自己的使命,宛如一位忠誠的衛士,守護著這片土地上的交通命脈。
當第一縷晨光如同金色的絲線灑在小站的每一個角落時,小站人總是最早醒來。他們就像一群勤勞的蜜蜂,開始了一天忙碌而又充實的工作。他們手持道尺,那道尺在陽光下閃爍著金屬的光澤,仿佛是他們手中的魔法棒。他們的身影在鋼軌間游走,那鋼軌如同一條條黑色的巨龍,蜿蜒伸展向遠方。他們彎腰丈量的姿態,就像在閱讀大地的掌紋,每一個細微的動作都飽含著專注與認真。工長老李常說:“咱們量的是毫米,守的是生命線。”這句樸實而又堅定的話語,道出了他們工作的重要性和責任感。那些被曬得黝黑的臉龐上,永遠掛著朝露般晶瑩的汗珠。這些汗珠,是他們辛勤付出的見證,也是他們對工作熱愛的象征。
午后的站房,像是一個溫馨的港灣,裊裊炊煙從屋頂緩緩升起,那是生活的煙火氣,給人一種家的溫暖。站房外的籃球場傳來年輕人歡快的歡笑,那笑聲充滿了青春的活力與朝氣。當年第一批建設者栽下的梧桐,如今已亭亭如蓋。那些粗壯的樹干,就像一個個堅強的衛士,守護著小站;茂密的枝葉,如同巨大的綠傘,為人們遮擋著炎炎烈日。樹蔭下,保留著用枕木釘成的長椅。這些長椅,雖然顯得有些陳舊,但卻承載著無數的回憶。新來的大學生小王正給菜園澆水,他看著那片親手開墾的綠意,臉上洋溢著滿足的笑容。他說這片親手開墾的綠意,比手機游戲里的農場更讓人踏實。在這片菜園里,他不僅種下了蔬菜,更種下了對小站的熱愛和對未來的希望。
黃昏時分的月臺,宛如一幅美麗的畫卷,最是動人。當K5639次列車緩緩進站時,一位穿藍布衫的苗族阿婆背著竹簍蹣跚下車。她的腳步有些踉蹌,臉上寫滿了歲月的滄桑。值班員小張立即上前攙扶,他的動作是那么的自然和熟練。這個動作他做了七年,就像站房里那座老掛鐘,永遠準時敲響溫暖的鐘聲。在這七年里,他不知道攙扶過多少像阿婆這樣的旅客,他用自己的行動詮釋著小站人的溫暖與關懷。
當最后一盞信號燈在夜色中亮起,整座小站便成了銀河的支流。那閃爍的信號燈,就像夜空中的星星,指引著列車前進的方向。線路工老馬的頭燈在群山間劃出金色弧線,他就像一位孤獨的行者,在黑暗中默默守護著鐵路的安全。他說聽鋼軌的聲音就能診斷隱患,這是二十年練就的“鐵軌聽診術”。在這二十年里,他無數次在深夜里穿梭于鐵軌之間,用耳朵傾聽著鋼軌的“心跳”,憑借著自己豐富的經驗和敏銳的聽力,及時發現并排除了一個又一個安全隱患。月光給工具房的白墻鍍上銀邊,那銀邊在夜色中閃爍著神秘的光芒。墻上的值班表記錄著三十四名職工接力守護的八千多個平安夜。這些數字背后,是他們無私的奉獻和堅守,是他們對小站、對鐵路事業的忠誠。
此刻我坐在站前石階上,靜靜地看著流星掠過信號機。那流星拖著長長的尾巴,在夜空中劃過一道美麗的弧線,仿佛是宇宙給予小站的一份神秘禮物。遠處傳來夜行貨列的轟鳴,那聲音低沉而又厚重,像大地沉穩的心跳。這座小站就像一本厚重的書,每一頁都寫滿了故事;又像一首悠揚的歌,每一個音符都跳動著溫暖與堅守。它教會我,所謂永恒,不過是無數個“此刻”的串聯;而偉大,正藏在道釘與軌枕的緘默相守里。在這看似平凡的小站里,我看到了人性的光輝,感受到了堅守的力量,也明白了平凡中的偉大才是真正的偉大。我知道,這份對小站的眷戀,將會永遠留在我的心中,成為我生命中一段難忘的回憶。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本站觀點。所轉載內容之原創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自行核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