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萬福
七七事變后,日軍大舉侵占我國華北地區,實行慘無人道的燒、殺、搶 “三光政策”,他們修炮樓、筑地堡、建據點,妄圖進行殖民統治。
中華民族在民族危亡的緊要關頭,奮起抗擊日軍的侵略。偉大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開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常在我童年的記憶里,冀中抗日根據地的軍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是一支特別能戰斗的游擊隊。
我的家鄉位于潴瀧河中游的深 (縣)、武 (強)、饒 (陽)、安 (平)與祁 (州)、博 (野)、蠡 (縣)交界處的大平原上,也是冀中軍民抗日最前沿的交火點。
我家是抗日 “堡壘戶”之一,時常有游擊隊過往、駐足。1943年年初的一個大雪天深夜,我奶奶聽到敲門的暗號聲,立即從炕上起身開門,迎來的是冀中軍區司令員呂正操,他是前來偵察敵情的。與我們村西隔河相望近1公里處,有日軍守衛的小炮樓;村東南方向約2.5公里處,有日軍駐扎的大炮樓,炮樓北邊有一個人工挖的大坑,日軍將抓住的軍民或在此活埋,或放狗咬死;在距離我們村更遠處,還有大小炮樓多座,可謂星羅棋布。
呂正操司令員進屋后,立即解開身上背的干糧袋,將袋內裝的玉米面餅子和小米取出。在倒小米時,呂正操司令員說: “大娘,給我們熱一熱干糧吧。”奶奶雙手摸著冰涼的玉米餅子和小米說:“你們把這小米、餅子還裝進干糧袋里,留著以后吃。咱們家有現成的米面,做新的,吃熱乎的。”奶奶邊說邊將點燃的火盆放在炕頭上,讓司令員和戰士們烤火取暖。此時,我爹又找來村里的地下黨支部書記,報告了日軍的活動情況。飯后,他們乘著夜深人靜,踏著積雪離開了我家。不久后,冀中軍區游擊隊在我們村的河西與日軍交戰。在縣武工隊和當地老百姓的支援下,游擊隊大獲全勝。
在抗日戰爭后期,日軍妄圖垂死掙扎,竭力對根據地進行大掃蕩。其間,我曾隨同家人在月光下逃跑避難。我遠距離看到過日偽軍在炮樓上,雙手端著裝有刺刀的步槍來回走動和炮樓下吊橋起落的場景,不過見到更多的還是游擊隊員的身影。他們出沒在地道、地洞、地窖、夾皮墻內,埋伏在青紗帳、蘆葦蕩、封鎖溝里,與敵人斗智斗勇,一直到日軍投降。那時,我們少年兒童還幫助冀中軍區流動兵工廠拉風箱、篩彈丸、清理手榴彈殼和地雷彈殼。在我家臨街的墻壁上,有用白灰寫的 “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萬歲”大標語,這也極大地鼓舞著老百姓的抗戰熱情。
這些我所見所聞的抗戰故事,既彰顯了呂正操司令員官兵一致的作風,又演繹著冀中軍民的魚水情誼。軍民共同攜手,為贏得抗日戰爭的最后勝利做出了貢獻。
(本文作者系原北京二七車輛廠退休職工)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本站觀點。所轉載內容之原創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自行核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