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涅槃,浴火重生。1840年到二十世紀初的中國,風雨飄搖,任人宰割,中國人一度被稱為“東亞病夫”,中國的命運該如何,在當時的社會各階層、各位仁人志士,也都在想辦法,通過各種途徑對災難深重的中國進行拯救,但最終成功帶領中國人民走向獨立自主、繁榮富強的,只有中國共產黨。這其中的奧秘,讀了金一南教授所著的《苦難輝煌》一書,就會漸漸地揭開。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币唤M長征組歌,在音樂史詩《東方紅》中,以音樂的形式,宏大的氣勢,渲染了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的艱險。金一南教授用十五年的時間,積累了大量的資料,以詳實的史料,詳細敘述了紅軍長征中千辛萬苦、前仆后繼、悲壯激烈的場面。一次又一次的較量,一次又一次的突圍,長征中的突圍,不僅要突破敵人的圍剿和封鎖線,更重要的是對各種思想的突圍,這其中有左傾冒險、右傾機會主義,還有投降主義、失敗主義,也有對中國共產黨能否奪取勝利的懷疑主義。紅軍長征途中之所以能夠一次次的突破敵人圍追堵截的封鎖線,是因為中國共產黨每一次做出的決策,都是切合實際的,每一次的行動,都能夠領導身先士卒,帶頭沖鋒,因而讓中國工農紅軍這支勇往直前的隊伍,能夠一次次的絕處逢生。正如作者所說的:“歷史給中國共產黨的磨難,超過給其它黨派的!边@話一點不假,中國共產黨成立之時,中華民族正處在列強瓜分、民不聊生之時,隨后的發展、壯大過程,也是磨難重重,特別是被迫大轉移的長征,讓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軍隊更是接受了一次大考,通過這次大考的中國共產黨人,更堅定了共產主義信念,探索出了一條救國救民的道路。
在現在看來,歌舞影像中的雪山、草地、一望無際的戈壁灘,再配以優美的旋律,是一種向往和十分愜意的享受,但在當時的長征路上,也正是爬雪山、過草地、走出無人區磨練了紅軍的意志。但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軍隊,無論處境多么困難,處處想到的仍是人民的利益,走群眾路線,因為共產黨人始終相信,水能載舟也能覆舟,人民就是上帝,人民就是衣食父母,任何事情都不能離開人民群眾。因而紅軍長征時,無論是留在根據地的軍隊及其后勤單位,還是走在長征路上的隊伍,都能夠以群眾的利益為重,反過來,也是群眾保護和支持了紅軍,就拿大渡河上搶奪瀘定橋,川軍拆走了橋板,老百姓捐出了門板。是的,得民心者的天下,通過長征,使人民群眾相信中國共產黨是值得信賴的政黨,因而也就有了“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播種機”之說。
讀罷《苦難輝煌》一書,讓我們又一次感受到了走出戰火硝煙的中國共產黨的偉大,也感受到了是切合實際的不斷糾正自身錯誤的勇氣,成就了中國共產黨從困難走向輝煌,最終帶領中國人民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同時,也讓我們懂得,無論做什么事情,都要符合實際,否則,那就是空中樓閣,無法實現。(馮根新)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本站觀點。所轉載內容之原創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自行核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