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曾經的內蒙古大草原,是詩人眼中孤寂荒涼的地方,而今,草原列車馳騁在忙忙的草原大地上,書寫著草原的旖旎風光。

帶著一份對草原的向往,大學畢業后,我選擇了來到呼和浩特鐵路局,成為一名基層職工。作為一名青工,剛來呼鐵時,我常常迷茫糾結,在想著能否適應這里的環境,能否融入到國企這個大環境中,能否在一個六萬人的大企業中嶄露頭角。一切的一切,都是未知。而與我一同參加工作的青年們,都感到了這種對于未知的恐懼。

初來呼鐵

剛到車間,對工作環境是那么陌生。甚至不知道該和師傅們說些什么,常常是師傅們問一句,我就答一句,很害怕說錯一句話。隨著時間的推移,師傅們的熱情感染了我。她們并不像我想象中,和我有很大的代溝。相反,師傅們都很和藹,主動回答我心中的疑問。剛分到檢修車間,我被安排到修配工區學習。在那里,師傅們細心的教導我工作中的注意事項。由于工作環境經常接觸到機油,師傅們要求我必須穿戴工作服。工作的環境限制,拆卸機子經常是在院子里下進行。腦袋上頂著火辣的太陽,七八月份,正是太陽最熱最毒的時間。師傅們就給我找來草帽,讓我要適時休息,不要中暑。一臺轉轍機有好幾十個螺絲,大小不一。師傅們傳授我如何又快又好的打開螺絲扣。裝機的第一步,則是認識每一個部件上安裝的是哪種螺絲。在師傅們的關心和指導下,漸漸的,我打開了心結,和師傅們漸漸熟絡起來。

雖然在修配的時間又累又苦,可是,它卻真正從我入職的第一步,擺正了我的工作心態。鐵路的工作,要求嚴格質量。轉轍機上的每一個螺釘螺母,不論它看起來多么牢固,都要親手檢驗。有松扣的,不能用勁過大,也不能用勁過小。需要細心與耐心。

在工作之余,師傅們也很關心我們生活上的困難。有甘肅來的同事,需要租房子的,師傅們也幫忙積極聯系房源。車間也給住宿舍的同事安排了廚具,方便大家自己做飯。

而技能之外的,則是老師傅們的工作精神。雖然干活沒有師傅們多,可是每當我干活疲憊想偷懶時,都看到師傅們在兢兢業業的完成任務。任務的積壓,可能影響其他工區的正常工作調配。

這種忘我的工作精神,敬業的工作精神,才是我來呼鐵學習的第一課。

深入學習

來到檢修工區后,環境比修配工區雖然好了很多,但是要求卻更為嚴格。因為測試各類設備時,電壓一般要加到220V左右。師傅們說的最多的就是用電安全。每次測試完成后,都要將電壓歸零。用完萬用表,要打到電壓檔。而檢修繼電器,更是歷練了我的耐心與手上的基本功。

一臺好的繼電器,是要動作靈活,各項指標正常。初來乍到,我不太熟悉力道,接點片的力氣大點或小點,就有可能影響了整個繼電器的各項指標。經常是調一個上午或者一個下午,卻調不出一臺理想的繼電器。手里捧著沉甸甸的繼電器,手腕手指都發麻。想想要求的兩個小時完成檢修,我心里不免打起鼓來。師傅們沒有在我灰心的時候放棄我,反而用她們剛開始干活的例子不斷的鼓舞我。就這樣,調試檢修繼電器的步驟逐漸熟悉,我對自己的要求不斷加強。不但要調的好,還要調的快。掌握了調試的技術與訣竅,聯系起來才開始漸入佳境。

今后目標

雖然掌握了基本的儀器設備的檢修測試方法,也漸漸熟悉了班組的工作要求與流程。但是,這離成為一名合格的鐵路職工要求還相差甚遠。我還需要不斷的提高安全意識,不斷的提高作業水平。多與書本相結合,總結規律,在實踐工作中理解琢磨。

段領導對我們也非常重視。通過段領導與我們溝通,我漸漸明白,我們不應只將目光鎖定在掌握已有的知識。而是要不斷深化學習,總結規律,將實踐與書本相結合。同時,要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不斷的挖掘自我的創新思維。

作為青工,我們的職業生涯任重道遠。這需要我們及時調整心態,擺正自己在工作中的位置,能彎得下腰,認真做好基礎工作,在工作中不斷學習和總結規律。將前人的經驗化為己有。只有扎實的練好基本功,才能在從事技術工作中游刃有余。積累,不斷積累,才能成就我們的夢想。實現夢想路上付出的汗水,將見證呼鐵的新發展。我們將用實際行動,實現呼鐵的發展目標,書寫呼鐵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