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德惠“6·3”特大火災事故的“余溫”還未散盡,廈門又上演了公交車突發大火奪去40余個生命的噩耗,40多個鮮活的生命,轉瞬間逝去,震驚之余讓人為遇難同胞又憑添了幾分悲痛。

繩子斷在細處,事故出在松處!記得早些時候,就有公眾曾質疑廈門BRT快速公交車道:一旦車輛因超載而發生爆胎、因轉彎太快而翻車、因氣溫太高而自燃……車廂里的人別說逃生,連挪身都不行!高架橋又是封閉的,一旦有事消防車、救護車從哪里上?有甚者更對BRT的配套建設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救生設施如何設計先不說,預防出事的細節先辦好。安全質量,預防為主,何況關乎民眾安全大事,豈能兒戲?事實證明,弱小的生命被高高的隔離在望塵莫及的高架橋上,任由無情的烈火蠶食。試問,假如事故出在別處,也去會多些生還的機會吧!那么,公眾既然對安全隱患提出疑問,既然快速車道設計存在問題,為什么有關部門還是置若罔聞,如果預防為先悲劇豈能上演?難道是你們資深的設計師的作品一定堪稱完美?還是此種設計方案省時省力?其結果不得而知。

廈門公交火災雖沒最后定論,還在調查中。筆者暫且不談責任最終與否,但今年以來發生的一系列重特大安全事故,都表明當下的安全生產形勢極其嚴峻,教訓沉痛,值得深刻反思。筆者感覺每次重大傷亡事故后,有關方面總是言之鑿鑿地喊出“吸取血的教訓”,然而體現在工作落實上,往往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一陣風過去之后,有的單位負責人把外單位所發生的火災事故當作故事來聽來講,只是熱衷于一時的傳播議論,評頭論足,卻不知從中吸取血的教訓,及時整改自己單位的火災隱患,結果是問題依舊,火患尚存。

痛定思痛,總結教訓是關鍵。這就給負責百姓出行的鐵路、公路、民航等運輸部門敲響了警鐘。

當前,隨著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不斷發展,客運運輸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如何加強運輸途中車輛的防火安全,保證旅客在乘坐列車時安全舒適,尤其是相對客流量比較集中的鐵路部門,是擺在面前的新課題。運輸部門必須經常保持足夠數量、符合消防技術安全規范、狀況良好的客運車輛才能滿足客運量不斷增長的需要,才能適應旅客運輸不斷發展的新形勢,確保旅客列車不發生火災、爆炸事故,從而達到保證旅客生命、財產的絕對安全。筆者認為首先要建立健全防火組織,落實防火安全崗位責任制。其次做好安全預想,建立客車防火檔案,重點加強客車防火檢查,嚴查“三品”杜絕危險品進站上車,還百姓一個平安的公眾環境,讓百姓放心、舒心出行。同時要加大監督消防檢查力度和加強消防常識和滅火知識的培訓,使防火工作加快走向正規化、規范化。(孫志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