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施工人員列隊,集合、拍照!擺放好工具,準備上道14月12日9時許,包蘭上行32公里處,200余名施工人員密密麻麻集結在護網外,準備利用180分鐘天窗,同步進行換枕、鋪鹽、線路搗固三項施工任務。

“作業命令號,15052,上道1。9時30分,鋪鹽施工負責人朱保文一聲令下,200余名施工人員肩抗鐵鍬、耙鎬,背扛鹽袋沿防護安全通道進入現常

首映眼簾的換枕大軍,76名施工人員有序分成38個作業組,率先打響戰役!伴_挖、上扣、起道、平拉1。粗壯有力的臂膀,在“一二嘿、一二嘿”的號子聲中,根根69型軌枕下線,新Ⅲ型軌枕上線。

淹沒在震天的號子聲中,換枕隊伍的最前方,上身赤裸的2名彪形大漢剛剛將新枕方正,又迅速開挖枕間石砟,鐵制的丁字扳手,在他們手中有如靈巧的方向盤轉動,兩條小臂粗的鐵鏈,迅速在枕木頭上扣,如樹粗般臂膀肌肉不停抖動,根根青筋凸顯,他們傾盡洪荒力,將重達325公斤的新枕拉入線路。眼看著手表,從舊枕下線到新枕方正,僅用時不到4分。驚嘆、佩服的表情也定格在那一瞬間。

這次換枕技術負責人張曉東告訴我們:“這樣的施工隊伍,2人平均3小時換枕15根,效率極高,是全局出了名的鐵軍團”。

包蘭上行32公里200米處,鋪鹽的施工隊伍采取橫向開挖盲溝的形式,將道岔作業區段軌枕間挖出10處深度見米的大坑,人站在坑里,待開挖深度達到1米2以上,一旁肩扛鹽袋的職工,迅速將鹽粒均勻鋪灑至路基底部。施工負責人朱保文說:“這些年,我們一直堅持冬病夏治的原則,針對地下水位高、路基多失陷性粘土等易發凍脹地段,在氣溫回暖后進行挖溝鋪鹽整治,為冬季設備的安全平穩運行奠定了基幢。

時間如流水,一晃就是晌午。待鋪鹽回填石砟后,“嘀嘀…”的工務養路大機轟鳴聲響起,它們駛入線路,在身腹下伸出“鋼爪”,“夾持、提拉、下鎬、搗固”,在大機作業下,線路石砟不斷被振動密實,后方20余名職工攜帶鋼叉迅速回填鎬窩,施工此時也接近尾聲。

12時30分,經過180分鐘鏖戰,3個施工隊伍協同作戰,共完成換枕400根,鋪鹽7米,大機搗固1200米的施工任務。經作業回檢,全部作業達標,實現了設備一掃光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