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1947年國際競賽優秀方案綜合而成的,1948年開始建造,1951年建成使用的火車站。新站設計了一個巨大的巴洛克式的售票大廳入口,將分離較遠的原有兩翼連接起來,同時設計了一個飯店和200個辦公用房,辦公樓五層高,與兩翼持平。為使20英尺深的房間獲得陽光并保持入口的寧靜氣氛,設計了每層兩個裂縫透光,一個在眼睛高度,一個在屋頂高度。立面上以水平線條為主,在尺度上給人錯覺。一層辦公樓下面,售票口后部是商店、理發廳、餐廳等,它們都朝向著名的大通道(Galleria),這個透光的大通道與售票廳的預應力混凝土不同,用的是交叉鋼梁,一側是辦公房,一側是高窗采光,它將售票、商店大廳與月臺分隔開來。下車人流經過這條大通道。建筑、陽光及人流使之成為當時歐洲最好的車站出入口,羅馬火車站的最突出成就在于新與舊的結合,一方面是將兩翼有機地結合到新設計中,另一方面是與伸到其正面的古老的塞爾維亞(Servian)墻連接成一個整體。這個公元前四世紀的古墻,設計在新的火車站大廳前的正中,反映了意大利人在保護古跡中的特殊的敏感性和才華。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本站觀點。所轉載內容之原創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自行核實。